沐鸣2娱乐平台首页

沐鸣2娱乐平台网站xml地图
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设计系和管理系各实践队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设计系和管理系 发布日期:2024-03-08 浏览:791次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实效性,设计系和管理系团总支在院团总支和系党总支的指导下,组建五支队伍,分赴各地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行前,出征仪式在沐鸣2举行。设计系和管理系联合党总支书记傅晋飞老师为实践队师生作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导读,鼓励大家循领袖足迹,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团委书记刘林老师为大家介绍了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的主题分类,整体筹备,流程管理等情况,并强调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确保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寻源·朱子故里考察实践队

1998年10月2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调研南平建阳考亭外资果场农业发展项目后,察看了正在重建的考亭书院。他一路仔细了解朱子的生平事迹,在石牌坊下驻足良久,了解书院的前世今生,之后拾级而上,来到建设中的文公祠前,绕着还未拆除脚手架的文公祠走了一圈。在仔细了解朱子的生平事迹和相关史料后,语重心长地叮嘱:“你们有这些文物史料,要加强保护和传承。”

辅导员吴文铖老师带领朱子故里考察实践队的同学们来到建阳,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践之旅。

如今,承载领袖厚望重修的考亭书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成为了后人研究和传承朱子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位于麻阳溪畔,作为“理学名邦”的代表,确实不负其名。门前那座高大而精致的石牌坊,以其古朴的造型和精细的刻工,展现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走进书院,新复刻的建筑玲珑剔透,充满儒文雅气,让人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一窥书院往昔的风采。

寒泉精舍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创建的第一所书院,在“建阳崇泰里马伏天湖之阳”。实践队来到建阳莒口镇马伏,这里正在建设朱子文化主题文旅项目--寒泉精舍文化园。项目将于2024年春节前建成投用,成为朱子文化的又一集中呈现地。

除了这些重建的遗迹,建阳这座古城到处都充盈着朱子文化的印记。城北潭山公园前的朱子雕像,城南崇阳溪畔伫立着的蔡元定雕像,莒口镇东山村的“西山”巨字刻,黄坑镇大林谷的朱熹墓,无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实践队成员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的,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寻源·建州记忆考察实践队

南平是福建革命的策源地之一。1926年7月,建瓯就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建瓯支部。在那个炮火硝烟的年代中,无数闽北儿女英勇投身于革命事业,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指引,踏上了这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之路。同时,福建省建瓯市,其历史源远流长,拥有超过三千年的文明历程,以及一千八百多年的建县历史。作为福建省内最早建立县治的古邑之一,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为了进一步,深挖党史中的精神财富,生动讲述福建红色文化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对党、国家和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辅导员吴金彤、乐篪带领建州记忆考察队的同学们来到了建州,展开了一场寻源追忆之旅。

一条铁井栏,半部建州史。走在铁井栏的街头,仿佛置身于建州文化的海洋之中。门廊前悬挂的是“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大红灯笼,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青砖墙、木栅窗、石板路,更有承载着建州人历史记忆的刘氏五忠祠、胡文定公祠等理学名家祠。当然建州作为北苑茶文化的发源地,实践队的同学们在这也亲身领略了“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的北苑茶文化。

黄华山公园它承载着中国北伐军在闽北地区胜利的光辉历史,凝聚着革命精神的深厚底蕴,是建瓯市民众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一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就是树立于公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继续深入,可以看到中共建瓯支部纪念亭、中共闽东北特委纪念亭、福建公学纪念亭、长江支队纪念亭等革命纪念亭。在每一个纪念碑的背后,都是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的故事。碑上面篆刻的每一个字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当时革命的激烈,以及为国家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建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丰富历史时期,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文物展示,展现了千年建州的历史文化底蕴。

馆内设积翠园专题馆、历史文化陈列展示厅、革命历史陈列展示厅、城市发展规划展示厅、茶文化展示厅等。通过对建州博物馆的参观,对建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及红色革命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度探索建州历史脉络,领略了这片土地上先民筚路蓝缕、开创历史的伟业雄风。

建瓯东岳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福建日报创刊地。这座庙,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现在的东岳庙依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极富古城风韵。在这里可以切身感受到建瓯建筑之雅致,领略建州独具一格的文化底蕴。

闽北临委纪念馆,原址为“三·一八”烈士刘葆彝故居。这座古朴典雅的老宅是刘葆彝烈士亲自设计的中西式建筑,由于自然灾害、城市变革等原因,目前对外开放展示的纪念馆仅是烈士故居花园中的书厅。虽然这座老宅在没能在历史的车轮中完整保留下来,但是在这里发生的故事都因为一个人而被传承。这就是“三一八”烈士刘葆彝的外孙女沙无泞女士。来到这的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在沙无泞女士饱含情感的话语中,了解刘葆彝烈士一家三代的革命故事和中共闽北临委建立的过程及原因。虽然中共闽北临委仅存在几个月,但在闽北革命史上依旧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实践团队通过本次参观和探访,深入了解了建州的红色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还激发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在建州这片红色土地上,一段段英勇事迹、一个个感人故事,都让实践团队深感自豪。他们深知,传承红色文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6.png

寻源·延平印迹考察实践队

        辅导员陈艳红、李丹老师带领考察实践队的同学们在延平开展“追寻延平印迹,争做时代新人”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涵盖了多个领域,既有社区服务、艺术创作、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在社区服务中,实践团队通过制作和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道德规范以及法律法规等知识,唱响思想“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在艺术创作中,带队老师组织实践队员深入观察九峰山的各个角落,观察、体验和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收集创作素材进行绘画创作,并且鼓励实践队员发挥想象力,创新表现手法,展现延平的美景和风土人情。参观博物馆中,通过展览了解了福建茶叶的制作过程、茶道礼仪以及茶文化在闽北地区的影响,也感受到了浓郁的茶香和悠久的茶文化。同时通过观看展品了解闽北地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深入感受闽北人民在革命时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1998年10月23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到炉下镇调研农村奔小康工作。延平新时代的生态巨变,始于“炉下之问”。2023年10月27日,延平区入选生态环境部颁布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这让“炉下之问”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在闽江之畔一路探访,一路学习,一路宣传,一路志愿服务。师生们不仅认识到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还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也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同时,实践活动对于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闽北文化、以及提升家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寻源·乡村振兴新路径考察实践队

10.png

        乡村振兴新路径考察实践队由辅导员黄莹老师带队,先后前往“中国‘碳票’第一村”常口村、“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等地开展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作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的科学论断和重要指示。在常口村,大学生们参观山水广场、村规民约碑、擂茶体验馆、生态展馆、常口村卫生所等,与村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常口村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做法和经验。

11.png

        沙县夏茂俞邦村曾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并留下“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因此,实践队员根据当地村民的提示,打卡了记录“3.23”即习总书记来访日期的石砖,也沿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参观学习了当地小吃民俗文化,探寻俞邦的魅力。

        此外,实践队员们还探访温坊中央红军村及墈厚红军堡,参观将乐县博物馆、梅花康养基地、将乐杨时纪念馆、玉华洞。

寻源·闽都文化考察实践队

福建福州有悠久的人类文化史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出灿烂的闽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深知传承是文化保护的重要课题,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极为重视,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推动了一系列保护文化遗产的开创新实践。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更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使命与责任。

辅导员李文鹏老师和郑琦老师带领闽都文化考察实践队的同学来到“有福之州”----福州,开展了一次与闽都文化近距离接触的寻源之旅。

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源、文脉昌盛之源,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通过“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成果展”,实践队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感叹于历史的厚重和深远。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并表示将从身边做起,积极参加到历史文化保护的行动中。

三坊七巷历史悠久,在清朝至民国期间最为鼎盛,林则徐、严复、林徽因、冰心等近代众多名流均曾在此居住过,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美誉便是由此而来。实践队也参观了许多名人故居。其中的古代建筑有很多,其中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等九大故居最富有盛名。

实践队还游览了坐落于西湖公园旁的福建省博物馆,管内设展众多,从展中实践队一览福建古代文明之光,又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一睹当年中西方贸易的兴盛,感受了德化白瓷的精美,体会了福建茶文化的魅力。游览完博物馆,实践队漫步于西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福州沾山水灵气,因西湖而秀,西湖是福州发展的历史见证,我们根治西湖,是对历史、对人民的负责。”如今整治一新的湖区水面清澈,再现轻舟碎影、仙桥柳色。体会到了闽山闽水之美。

实践队成员通过与闽都文化的亲身体验和学习,受益匪浅,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历史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之中的道理。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