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丨教育系“探寻古迹之忆🚠,坚定文化自信”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教育系团总支
发布日期🤷:2024-02-05
浏览🏊🏽:1506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青年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近日👨🔧🚦,教育系实践队走进南平市延平区,开展主题为“探寻古迹之忆,坚定文化自信”的大学生寒假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和了解延平四贤的故事,感受先贤们的崇高精神和智慧。
探游定夫祠,悟学问之深
“砺狮山而钟秀气,带凤水而焕文光”👍,伴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游定夫祠以其古雅的姿态展现在了实践队的面前🚣🏽,位于凤池村的游定夫祠属于“南平市第一批朱子文化遗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理学文化之大成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在游定夫祠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成员们跟随讲解员一同回味了“程门立雪”的典故🚃💃,看到了游酢、杨时等先贤大儒们的生活写照,仿佛穿越时空般,置身到了那个崇尚学术➖🪮、尊师重道的时代🐕,大家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洗礼👦🏼,也将继续传承“程门立雪”故事中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知难而上的精神品质🫅🏻。

观李侗纪念馆,品文化之韵
“支分南剑家声远,派衍陇西世泽长”👨🏿🔧,拜别了游定夫祠,实践队一行来到了延平区夏道镇的李侗纪念馆,探寻“延平先生”李侗的“静中气象”,走进李侗纪念馆,队员们便感受到了古迹独有的韵味。在游览过程🦶🏿,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李侗先生的故事,从他的生平到他的思想,从他的贡献到他的影响🍂,他勤学不辍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品质、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笃实践行的作风,都是青年学子未来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秉持的原则。

游罗从彦祠,思人生之道
“潜思力行懿德重八闽💂🏼♀️,奥学清节高风垂九州”,实践队来到了南平市延平区罗源村的罗从彦特祠🤟🏽🧎🏻♀️➡️,建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2018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在参观调研中🫃🏽,队员们看到了如今仅存一通明代碑刻《告罗豫章先生墓文》立于祠内,在负责人的介绍中对罗从彦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到了其在闽学的形成和兴起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罗从彦一生正直忠厚,为官清廉😞,始终坚持名节忠义立身的理念🕚🧝🏼♂️,这种崇高的品质和价值观,对于今天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访杨龟山祠🐥,感贤能之风
“斯文上续三千载,吾道南来第一家”,杨龟山祠坐落在南平市延平区水南街道玉地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游览学习过程中,队员们同当地村民亲切交谈🙇♀️,在村民的带领和介绍下,深入感受到了“延平四贤”之一杨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杨时为榜样,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作为青年学子,更要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𓀀,坚定文化自信▶️,努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迈向文化新征程🐵,携手书写时代辉煌的新篇章!
下一步,教育系将在全省各地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在寒假期间同期开展一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